怎样度过“苦夏”
中医药人才网
2014-06-10 来源:
“苦夏”在中医上被称为“疰夏”,是炎热夏季的一种常见病。中医认为,疰夏是由天暑下迫,地湿上蒸,体内湿热过重,脾胃、心肺一时无法适应,自主神经紊乱引起,所以人会出现烦躁、疲乏无力、食欲减退,甚至出现头晕、胸闷、恶心等不适症状。 要解除苦夏状态,在饮食上应以健脾利湿为原则,采用淡补、清补原料,如木耳、番茄、黄瓜、藕、豆腐、冬瓜、绿豆、胡萝卜、茄子、鸭、鲫鱼、鹌鹑等。每年都会苦夏的人,可在立夏之前,用党参、五味子、麦冬、当归、陈皮、青皮、甘草、黄柏、神曲煎汤,每日2次服用,连续服用1周左右,能有效预防苦夏。 夏天昼长夜短,晚上睡眠少,所以中午可以打个盹。晚上睡眠不好时,可在临睡前1小时左右喝点牛奶,同时注意防暑降温,防止过度疲劳。 夏季还需要进行适当的锻炼,到户外游泳、跑步、跳舞等,可提高身体素质,改善内分泌和新陈代谢,对调节自主神经和体温都大有裨益。 中医提示 易患苦夏的人遇事不要激动,更不要动辄发怒急躁,要保持平和的心态,乐观大度,既可给生命带来欢乐,又能舒展心绪,消除苦闷,使紧张的神经得以松弛,有利于维护良好的情绪。这不仅能预防苦夏的发生,也是养生益寿的一剂良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