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养生

中医药人才网


春分,为24节气中的第4个节气,其交节时间在公历每年的3月21日前后,这时太阳到达黄经360°。对于这一节气名称的由来,农历书中有这样的解释:“斗指壬为春分,约行周天,南北两半球昼夜均分,又当春之半,故名为‘春分’。”元代吴澄所著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一书中也说:“春分,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另外,《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中也说:“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所以,春分的意思,一是指春分这天的时间白天黑夜平分,各为l2小时;二是指古时以立春至立夏为春季,春分正当春季三个月之中,平分了春季。

从春分日起,太阳直射位置渐向北移,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南半球与之相反。春分时节,严寒已经逝去,气温逐渐回升,我国除了全年皆冬的高寒山区和北纬45°以北的地区外,全国各地日平均气温均稳定升达0℃以上,尤其是华北地区和黄淮平原,日平均气温几乎与多雨的江南地区同时升达10℃ 以上,进入了明媚的春季,辽阔的大地上,草长莺飞,小麦拔节,油菜花香,杨柳青青,桃红李白。这时江南的降水迅速增多,进入春季“桃花汛”期;而“春雨贵如油”的东北、华北和西北广大地区降水依然很少。

对健康养生而言,春分的重要性仅次于夏至、冬至。春分时节,万物生长,细菌也繁殖得很快,流行性传染病增多。此外,由于冷空气活动较频繁,仍需注意防寒保暖。春分前后,人体的血液和激素活动正处于相对的高峰期,而春分交节的这几天,天气变化剧烈,温度与湿度往往相差很大,气候的骤变会导致人体的平衡失调,体弱者容易生病。有旧病的人容易复发,诸如高血压、心脏病、月经失调、眩晕、失眠、痔疮等症都是春分前后的多发病。

另外,这一节气也是精神病、过敏性疾病等的好发时间。所以,春分前后,要注意避免情绪的波动,并调摄情志,顺应春季生机盎然的特点,多做户外活动,如郊游、晨运等,以沐浴阳光、呼吸清新空气、嬉戏玩乐,将一切烦恼置之度外,迎风顺气、随风送忧。

此节气总的饮食调养原则是忌大热大寒、力求中和。故吃寒性食物时应佐以温热之品,服益阳之品时则应配以滋阴之物,以保持阴阳平衡,例如:吃寒性食物鱼、虾、蟹时倍儿好佐以温热散寒的葱、姜、酒、醋等调料,以防菜肴性寒偏凉,食后有损脾胃而引起腹痛;食用韭菜、大蒜、木瓜等助阳之物时则宜配食滋阴的蛋类,以起到阴阳互补之作用。此外,这段时期宜食用的食物主要有具有滋阴益血、化痰、消食、去烦、利尿功效的春笋,还有芝麻、花生、赤小豆、蚌肉、芫茜、莴笋、淮山、苹果、橘子、樱桃等,养生汤品则主要有川芎白芷炖鱼头、白木耳红枣煲猪瘦肉、生麦芽淮山煲牛肚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