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推进工作会召开

中医药人才网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也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
 
12月31日,成都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推进工作会召开,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全国中医药大会、全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大会精神,分析成都市中医药发展形势,明确目标任务,安排部署重点工作。
 
“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统筹推进中医药事业、产业、文化‘三位一体’高质量发展,走符合中医药特点的发展路子,加快建设中医药强市、健康成都。”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凤朝在出席会议时强调了这番话。

 
七成川药来自成都中医药服务社区全覆盖
 
四川一直享有“中医之乡、中药之库”的美誉,是中医药文化发祥地之一,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十三五”期间,成都中医药发展交出了怎样的成绩单?会上,成都市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专项工作组亮出了一组数据:
 
成都现有15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总数位居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一,基本实现社区卫生站与村卫生室中医药服务全覆盖。
 
目前,川药约有70%来自成都,川附子、川黄连等药材享誉国内外。全市集聚了百裕制药、地奥集团、新绿色药业等规上企业,天府中药城获评“中国生物医药最具特色园区”,成功申报“都江堰川芎”等7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然而,目前成都中医药发展还存在短板和不足,比如产业链亟须做强做优,产业规模还比较小,高端人才培育储备不足,基层中医药人员数量、技能服务质量仍不能满足市民群众就医需求等 。

 
瞄准中医药强市、健康成都目标 成都接下来这么干!
 
“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统筹推进中医药事业、产业、文化‘三位一体’高质量发展,走符合中医药特点的发展路子,加快建设中医药强市、健康成都。”王凤朝强调,要加强组织领导、推动责任落实,加快研究出台全市中医药发展规划,加强要素保障、提升发展活力、加强宣传引导,加快形成信中医、爱中医、用中医的浓厚氛围。

 
抓好中医药产业发展壮大
中医药产业涉及一、二、三产业全过程,要扎实推动中医药产业全产业链发展。
要加强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提升中药材质量,建设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建立健全中药材追溯体系。
要加快中医药工业转型升级,把中医药产业纳入生物医药产业重点推进,依托天府中药城加快建设全国一流的现代中药特色产业承载地,推动中医药品牌建设,着力培育一批产业化龙头企业。
要提升中医药健康服务产业,大力开展养生保健、健康养老、特色康复等中医药健康服务。

 
抓好中医药传承开放创新
要围绕中医药治疗重大疾病、防治慢病和突发传染病等重大核心问题和关键技术,推进中医药跨学科联合攻关,产出更多原创性、突破性的中医药科研成果,不断增加中医药科技附加值。
要推动中医药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充分发挥在蓉高等院校、重点科研机构和重点实验室等优势,推动中药和中药衍生产品多元化、集约化、标准化发展。
要推进“天回医简”等中医药出土医学文献文物研究与运用,实施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数字化、影像化记录工程,全面系统继承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和技术专长。
要积极推进成都中医药“走出去”,发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节点的区位优势,加快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及成德眉资中医药同城化建设。

 
抓好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
要加快健全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预防、治疗、康复中的独特作用和整体医学优势,为市民群众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全方位中医药服务。
要提升重大疾病中医药救治能力和循证研究水平,争创国家中医医学中心,强化中西医临床协作,推进中西医资源整合、优势互补,不断提高临床疗效。
要提升中医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加快补齐重大疫情中医药防控短板,建立健全区域协同、快速反应、保障有力、覆盖全面的中医药应急体系。

 
抓好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
要强化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引领作用,深入实施“天府歧黄医者”培养计划,深化天府名中医传承工作室建设,建立健全中医、中药师承教育制度。
要持续深化中医药院校教育改革,深入推进中医中药等主干学科专业建设。
要健全人才评价机制,深化中医药职称制度改革,推动创新型中医药人才激励政策落地,为实现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市领导刘筱柳,四川天府新区管委会主任陈历章,市政府秘书长周先毅等参加会议。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