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教你从五大方面对抗“多事之秋”

中医药人才网


  秋季,是一个从炎夏向寒冬过渡的季节,是人们抵抗力相对较弱季节。由于气候干燥、冷暖多变,极易发生疾病和引发旧病,所以古人称秋季为“多事之秋”,不是没有道理的。因此关注秋季的养生,就显得十分重要,下面就让中医养生网专家为我们从五大方面介绍秋季该如何养生。
 
  一、调情志,离秋愁
 
  每当深秋之际,人们目睹秋风萧瑟,秋风凄凉、草枯叶落、百花凋零,万物萧条的景况,往往在心里会引起悲秋、凄凉、垂暮之感。情绪会不太稳定,心情会比较烦躁,再遇上一些不称心的事情,极易产生抑郁情绪。
 
  中医认为,秋季对精神的调养应顺应季节的特点,应以“收”为要,尽量做到“心境宁静”,要养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乐观开朗,宽容豁达,淡泊、宁静的性格,以收神敛气,保持内心宁静,才能减轻秋天肃杀之气对人体的不利影响。总之,要学会清心寡欲,不能私心太重,嗜欲不止,否则会破坏神气的清静。在现实生活中,要求人们培养自己的乐观情绪,以理智的眼光看待自然界的变化,把精力多用在工作上,而不是“争名在朝,争利在世”。要多做好事,多做奉献,正如古人《素问•调神大论》所述“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其克服方法如下:
 
  (一)让阳光围绕着你,争取照明充分。
 
  (二)当情绪不好时,要学会转移注意力,如参加体育运动(打太极拳、散步等),游山玩水,琴棋书画等易情法。
 
  (三)当处于秋风,秋雨和秋愁时,可听音乐,欣赏戏剧、听相声、看电视等,使苦闷心情得以消散。
 
  二、节秋冻、应保肺
 
  我国自古就有“春捂秋冻,不成杂病”的谚语,即民间所称的“秋冻”,对提高机体抗寒能力是有一定的帮助,但要科学理解。从防病保健角度来看,要循序渐进地“练”,不但能改善心肺功能,而且能提高机体适应自然气候变化的抗寒能力,有利于预防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发生,但要注意因时、因地、因人而宜。要顺应天气的变化,适时添衣,做到“秋冻”有节,与气候变化相和谐,方为明智之举。
 
  三、治未病,防疾病
 
  秋天气候转凉,昼夜温差悬殊,是发病较多的时节,要注意预防和治疗时令病。一定要做好感冒、气管炎、秋燥症、胆囊疾病、鼻炎、胃病等疾病的复发。秋季是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草木凋零,萧条景象,人往往容易触景生情,出现凄凉、抑郁、悲愁等伤感情绪。秋应于肺,在志为忧,如再遇上不称心的事,极易导致心情抑郁。此外,秋季是关节炎、鼻衂、便秘、肛裂等病的好发时令,需要一一予以防治。
 
  四、调饮食、防乱补
 
  (一)少食辛、多吃酸
 
  对于秋季的饮食养生,中医有“少辛增酸”的说法。
 
  1、少辛:就是要少吃辛味燥烈食物,如辣椒、花椒、胡椒、葱、蒜、咖喱、芥末等。这是因为肺金通气于秋,肺气盛于秋,少吃辛味能防止肺气太盛;盖肝属木、金克木、即肺气太盛可能损伤肝的功能,所以秋天要增酸,以增强肝脏的功能来抑制肺气的亢盛,达到平衡阴阳,养生防病的目的。
 
  2、多酸:并不完全是指食物的味道,而是指食物具有敛气、止血、涩肠、止汗、缩尿、固精、润燥的作用,这类食物有西红柿、木瓜、柑橘、橄榄、柠檬、柚子、刺梨、枇杷、猕猴桃、山楂、石榴、杨梅、乌梅、李子、葡萄、香橼、佛手、马齿苋、醋等。这些食物有的可嚐到有股酸味,但也有些在味觉上并不酸,如梨、荔枝、椰子、赤小豆等,由于不同的酸味食物各具有不同的功效。使用时可根据自己的体质特点和需要,适当选择相应的酸味食物,不仅可养生保健,还可防治秋季多种疾病。
 
  (二)节生冷,喝热粥
 
  1、节生冷:随着秋季天气转冷,应忌生冷食品。
 
  2、喝热粥:
 
  菊花粥:菊花60克,粳米100克。先将菊花煎汤,再同煮成粥。有散风热,清肝火,明目等功效。对秋季风热感冒,心烦咽燥,目赤肿痛有较好治疗功效,对心血管疾病有防治作用。
 
  百合莲子粥:百合、莲子、粳米各适量,同煮成粥。可益气强身、聪耳明目和润肺养阴。
 
  银耳粥:干银耳10克,粳米50克,将银耳水发洗净,撕碎与米同煮为粥食用,适用中年人体虚及患有高血压、高血脂、慢性气管炎的患者。
 
  红枣糯米粥:糯米、红枣适量煮粥。常服可健脾养胃,治食后胃胀隐痛,呃逆嗳气。
 
  郁李仁粥:郁李仁10克,粳米60克,以水100毫升碾郁李仁,滤取汁,再加水1000毫升,煮粥食之。具润肠、缓下和利尿的作用。适宜口干尿少,饮食不思,干呕者。
 
  (三)勤补水,用茶饮
 
  1、补水:秋季是“燥”邪当令的季节,人体容易缺水,这不仅会加速衰老,而且易得秋燥病,所以要适当多饮水,以维持人体水代谢平衡,防止皮肤干裂和邪火内侵。一般每人每日补水量应不少于1600毫升。
 
  2.茶饮,秋季可根据自己的体质和爱好,选用一些茶饮来“润补”身体,是相当有益的。
  姜苏茶:生姜、苏叶各3克。将生姜切成细丝,苏叶洗净,用开水冲泡10分钟代茶饮用,每日2剂,有疏风散寒、理气和胃之功,适用于风寒,感冒。
 
  银耳冰糖茶:银耳20克,茶叶5克,冰糖20克。先将银耳洗净,加水与冰糖炖熟;再将茶叶泡5分钟,取汁和入银耳汤,搅拌均匀服用,有滋阴降火,润肺止咳之功,适宜阴虚咳嗽。
 
  麦冬杏仁茶:用少许麦冬、杏仁、甘草泡茶饮。具清润养阴、清热泻火、生津止渴之能。
 
  桂圆莲子茶:桂圆15克,莲子15克,红枣8枚,用莲子去芯皮,红枣去核,加水浸泡1小时,加入桂圆煮沸约10分钟即可,有养心健脾,补血安神之功。
 
  解郁安神茶:百合10克,玫瑰花10克。先将百合用热水冲洗,再将百合,玫瑰花以适量沸水冲泡10分钟,待凉即可代茶饮用,有疏肝解郁,理气行血之功。
 
  滋阴润燥袋泡茶:黄芪5克,麦冬5克,枸杞10克,甘草3克。先洗净或打碎,热开水泡30分钟后代茶饮,有滋阴润燥之功。
 
  (四)常食素、添坚果
 
  1、食素:秋季素补是生津养阴、滋润的良法,建议多食以下食物:
 
  百合:富含蛋白质、脂肪、脱甲秋水仙碱和钙、磷、铁、维生素等,是老幼皆宜的秋季首选营养佳品。具明显的镇咳、平喘、止血的作用,并能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抑制肿瘤生长。还有清热润肺,滋补益中之功。
 
  枸杞子:具解热,止咳化痰之功,可治糖尿病。
 
  大枣:性味甘平,入脾胃有补气益血之功,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少寐等诸症,药理研究证实,还有保肝、降脂作用,临床应用甚广。
 
  萝卜:含水分很多,还有维生素C、钙、磷、碳水化合物及少量蛋白质、铁元素。有消积滞,化痰热,下气贯中,解毒之功。民间还有“秋后萝卜赛人参”之说,对秋季常见的消化不良,风热感冒,扁桃腺炎,咽喉炎有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芋头:富含淀粉,营养丰富,有较好的健胃作用。是婴幼儿和老年人的食用佳品。
 
  卷心菜:其维生素C的含量是西红柿的3.5倍,钙的含量是黄瓜的2倍。还含有较多的微量元素钼和锰,是人体制造酶、激素等活性物质不可缺少的原料。能促进人体物质代谢,促进儿童的生长发育。
 
  2、坚果:坚果能提供维生素E和多种微量元素。每日一勺坚果,将有利于心脏的健康。例如,核桃、榛子、杏仁、腰果、板栗、花生、开心果等。
 
  五、秋锻炼,须三防
 
  (一)运动适量,静功锻炼
 
  秋季是开展各种锻炼的倍儿佳时机。但因人体生理活动处于“收”的阶段,阳气处在收敛内养状态,故运动养生也要顺应这一原则,即运动量不宜太大,以防汗出过多,阳气耗损。中医主张秋季多进行“静”功锻炼,如练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保健功等,锻炼时须注意三防。
 
  1、注意衣着,防止感冒:锻炼后切忌穿汗湿的衣服在寒风中逗留,以防身体受凉。
 
  2、做好准备,防止拉伤:由于人的肌肉韧带在气温下降环境中,会反射性地引起血管收缩、关节生理活动度减少,因而极易造成肌肉,肌腱,韧带及关节的运动损伤。因此,每次运动前一定要注意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
 
  3、晨起锻炼,防止空腹:有的人习惯早上起床就锻炼,练完再吃早饭,这样对身体不太好,容易出现低血糖或休克,应先吃些水果或食品,让身体得到一些启动能量,会更有利健康。
 
  (二)勤习吐纳,防燥保健
 
  中医素有“肾液为唾”之说,认为唾液的盈亏与肾的盛衰二者息息相关。因此,早晚应常做漱泉功:即闭目静坐,先叩齿36下,然后用舌在口中搅动,待口中唾液满,嗽练数遍,分三口咽下,并用意送至丹田,再缓缓将气从口中呼出。如此反复36次,稍停片刻,两手握拳,左右各做3次,如能长期坚持,对预防秋燥大有裨益。
 
  (三)摩鼻、浴鼻
 
  入秋后不少人的鼻腔粘膜对冷空气的刺激不能适应,常出现感冒流涕。如能经常按摩鼻部,对预防鼻塞流涕,伤风感冒颇有裨益。具体做法是:将两手拇指外侧互相摩擦,有热感后,用拇指外侧沿鼻梁、鼻翼两侧上下按摩40次,再按揉鼻翼两侧的“迎香穴”20次。还可进行冰水浴鼻练习,对调养肺气会起到意想不到的奇效。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