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人才网| 养生常识| 艾灸养生| 刮痧养生| 养生秘方| 关于我们| 证书查询 专家工作站

 

清代中医文化的发展(2)

来源:互联网  编辑:巍巍  

  人痘接种术 - 天花预防

  先前描述明朝天花为患,人们已开始懂得预防方法。比较确实的历史资料是1727年俞茂鲲于《痘科金镜赋集解》一书中所提及,有效的天花预防方法,人痘接种法在1567-72年经已施行。

  其中一种接种方法,是以天花患者痊愈期的疹皮痂,磨成细粉作为痘苗,从未出过天花疹的健康人士,利用银筒帮助吸入鼻腔,就可产生抵抗力。

  虽然这种方法仍不完善,但有重要历史意义,它不仅是牛痘发明前预防天花的有效方法,更是人工免疫法的先驱。在中国各地广泛应用,并很快流传到欧洲多国。

  《本草纲目》补充及草药治疗

本草纲目拾遗

  赵学敏 (约1719-1805),字恕轩,杭州人。编辑了一本《本草纲目》补充,对中医药作出重大贡献。《本草纲目拾遗》是一部重要的药物学专着,共载药物921种,其中716种是《本草纲目》所未收载或记录不详者。

  书中将药物共分类为水、火、土、金、石、草、树、蔓藤植物、花、种子、蔬菜、器物、鸟、兽、甲壳动物及昆虫。总结了中医19世纪的药物学成就。

  赵学敏另一本重要著作为《串雅》,是与"铃医"即民间走方郎中合作,广泛收集整理民间医药经验与知识,于1759年问世,分为内、外篇。赵学敏认为民间走方郎中的医术很神奇,而且疗效显著。

  这些郎中们用药具有平贱、显验、方便的特点,因此对他们非常推崇。1949年后在新中国出现的"赤脚医生",可以认为是他们的后继者。

  赵学敏在书中阐明治疗用药不一定要贵重,他极力批评庸医们的高昂收费,认为他们只会处方一些昂贵的补药,但其实不懂辨别药性。书中记载了许多疗效卓著的走方医经验。

  典型中药房

  在19世纪,植物药治疗是中医学的基本,早期有关文献不继被再次刊行,很多医家如吴其浚(1789-1846)于1848年出版之《植物名实图考》,费伯雄于1863年撰写《医醇剩议》等,都希望为这个以植物为本的医学作出贡献。

  当时倍儿闻名的中药堂是同仁堂,位于首都北京,专门为皇宫供应药物。

  大量医学书籍的编著及整理

  为拢络知识分子,清初的皇帝鼓励学术生活,并时常资助大型文献的编纂,因此当时有大量全书、类书及丛书刊行。

  18世纪百科全书非常流行,当时出版的其中一本重要类书是《古今图书集成》(1723),由蒋廷锡等受命编纂,520卷,内容辑录有古典医籍的注释、临证各科诊治、医家传略、医学艺文与记事等。

  另一本清政府命令纂修之医学丛书《医宗金鉴》(1742),由吴谦等人把18世纪初以前,历代重要医学著述加以校订、删补,并进行节录编辑。全书共90卷分15门,包括医学理论、各科诊治、方剂、针炙与运气等内容。

中医药人才网

中文网址:中医药人才网.中国

┊本网所有内容凡是与广告法食品药品法等国家法律法规不一致的一律无效。北京岐黄春秋国际中医研究院对信息的使用不承担任何责任。
┊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office@zhongyi.bj.cn
本网原创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转载。
本站推荐→虚拟主机 云主机

中央网信办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700789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