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医 得先拯救传统文化(2)
“秀才学医,笼中抓鸡”
“不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是很难理解中医的。”浙江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文化思想研究中心主任孔令宏教授这样对记者说。
中国有—句俗语叫做“秀才学医,笼中抓鸡。”古时候秀才科场不利,往往转而学医,很容易上手,因为中医与儒学、道学、易经八卦、阴阳五行甚至武术、琴棋书画等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具有传统文化知识背景的人学习中医相对容易。
中国传统文化是儒、道、释三种流派思想长期融合而来的,这三派思想,都对中医学的形成与发展影响深远,尤其是强调人与自然界协调统一的“天人合一”观,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也直接缔造了中医学的基本框架,为中医学的发展找到了出发点与归宿。中医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五行相贯的藏象学说,阴阳互根的治疗原则无不打上了中国古代哲学的烙印。
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史文献学科博士生导师张其成教授也认为,诞生于古代中国的中医药学,其本身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与中国古代其他文化的关系同根同源,本为一体。
然而一棵树即使再茂盛,当它根基下的土壤营养不足时,它也会慢慢衰败凋敝。
张其成说,从科举制度废除至今长达一个世纪的时间里,传统文化所受到的打击接连不断,诸如废孔废经、白话文取代文言文、汉字的简化以及近一个多世纪用西方哲学来“科学阐释”改造中国古代思想等等,加上现代科学的冲击,中国的传统文化遭到某种程度的中断,这也对中医发展产生了致命的影响。
中国古代传统哲学思想日益边缘化,天文、地理、农学、算学等等也在逐渐淡出时代舞台,成为历史的陈迹。只剩下国画、京剧等寥寥可数的难兄难弟与中医同病相怜,一起被称作“国粹”,也一起经历着今天现代化科技的“洗礼”。
中医的古代典籍都是用文言文和繁体字写就,今天学习中医的人要读懂中医典籍必须有很好的古文功底,否则就要使用现代人改造与解释过的古籍。经过白话翻译的中医古籍,其间不知经过多少人的加工,曲解在所难免,再加上很多点校古籍的人士古文功底难称人意,如此情况下,今天中医古籍整理混乱、参差不齐也就不难想象,以之指导临床,“关公战秦琼”的现象在所难免。
在现代社会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中国人,对于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也逐渐陌生,尤其是对原有的书面语言文言文更是缺乏必要的掌握。在大多数人看来,以文言文写就的中医药书籍无异于“天书”。这些由文言文记录的中医思想,成为了摆在现代人面前的一道难题。
“传统文化离中医越来越远,中医离传统文化也越来越远。”张其成不无悲哀。
拯救没落的文明
为保护中医,我国近年开始酝酿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决定将中医理论、诊法、疗法、方剂、等八项内容“打包”,向联合国申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孔令宏认为,中医在现代科学和现代文明中易受伤害。现代科技以西方为主导,而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背景有别于西方范式,在传统文化退居次要位置的今天,中医难免会和现代科技产生冲撞。
大多数中医反对论者对于中医的倍儿大诟病莫过于它的不科学性。孔令宏认为,科学的标准是多元的,并不能单纯以可重复性、可检验性作为标准。对于中医提出的一些问题,西医也同样会面临,比如药物的副作用反应。片面的夸大中医的害处,纯粹是崇洋媚外的心理作祟。
张其成认为,中医是中国的原创医学,也是当前倍儿有可能对人类健康产生积极影响、并带动我国医学科技领先世界水平的古老医学技术,中国人应该珍惜,从理论思维的角度去加以有效的总结,而不是一味地搬用西方人的逻辑分析工具去否定它、摧毁它。
“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技术应该并行不悖,如鸟之两翼,共同成为当代中医发展的推动力。”
中医药人才网
中文网址:中医药人才网.中国
┊本网所有内容凡是与广告法食品药品法等国家法律法规不一致的一律无效。北京岐黄春秋国际中医研究院对信息的使用不承担任何责任。
┊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office@zhongyi.bj.cn
本网原创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转载。本站推荐→虚拟主机
云主机
中央网信办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700789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