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成非典主力军 应坚持中西医结合
03年6月3日,在东盟和中日韩非典防治国际研讨会上,卫生部常务副部长高强在总结中国防治非典的经验时指出,中医药已成为救治非典患者的一支重要力量,其科学价值正得到充分体现。实践证明,积极利用中医药资源,实行中西医结合,在非典防治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人们回顾其参与防治的历程时也发现:中医药在防治非典的早期并没有引起重视,只是在现代医学对非典尚无有效治疗方法的情况下,中医药才进入人们的视野。人们对此不禁要问:为什么?
治非典中医药成为主力军
在防治非典的过程中,中医药的作用是逐步被人们认识的。
非典疫情发生之初,以预防非典几乎是在完全自发的状态下进行的,随意性较大。4月10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迅速出台非典中医药防治技术方案,4月19日又对方案的预防部分做了修订,指导百姓正确使用中药预防。但此时,中医药尚未充分参与对非典的治疗。卫生部发布的推荐治疗方案,只有一条提到“可选用中药辅助治疗”。而广东中医院中西医结合治疗非典的尝试和经验,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
5月上旬,疫情仍旧严峻,北京非典死亡率明显偏高,中医药参与治疗非典的呼声越来越高。5月8日,国务院防治非典指挥部召开中医药专家座谈会,要求中医药充分介入。以此为转折点,5月11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修订了非典中医药治疗方案。随后,北京采取措施保障所有定点医院都有中医药的参与。到5月中旬,多半病人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明显,疫情开始得到控制。
同时,由科技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部门组织的19项中医药、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课题迅速展开。初步的研究和实践证实:中西医结合治疗非典,在缩短平均发热时间、改善全身中毒症状、促进肺部炎症吸收、降低重症患者病死率、改善免疫功能、减少激素用量、减轻临床常见副作用等方面有优势,明显好于对照组。
中医药为何没能早期参与
那么,中医药为何没能早期参与?专家指出,这不过是长期以来中西医分离、不对等发展的现实在非典事件中的反映。中国中医研究院院长曹洪欣教授认为,正是上述现实,加上有些同志不了解中医药,质疑其疗效,客观上阻碍了中医药早期参与的良好时机。
中医和西医作为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两种不同医学体系,各有短长,本应优势互补,平等发展。曹洪欣说,中医药在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病等方面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鲜明的特点。面对非典这一新型传染病,中医依靠源远流长的治温病的理论和实践,所强调的整体观念、审证求因、辨证论治,以及抗病毒、增强免疫的双重作用,比之西医药更具有治疗和方法学上的优势。
但长期以来,一些看似现代、科学,实则并未客观、公正对待中医药的观念和体制,已慢慢影响和改变着中医药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困难局面。非典疫情初期中医药作用受到忽视,也就不难理解了。科技部中医药战略地位研究课题组组长贾谦强调,中西医不对等的现状,应引起我们的反思。
中医药现代化势在必行
分析中医和西医的不对等,涉及如何看待中医药事业的长远发展。
对此,中日友好医院主任医师晁恩祥认为,我国宪法早已规定“发展现代医药和我国传统医药”,新中国成立后,中医药在我国医疗卫生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传统医学的继承与发展后劲不足,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的结合、互补乏力,医学教育体制导致中西医沟通的困难,以及中医药发展投入不足、管理手段薄弱等诸多问题。
应对挑战,专家认为在坚持中西医并重发展的前提下,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势在必行。
曹洪欣认为,一方面国家要坚持中西医并重发展的方针,并通过资源调配、人才培养、政策扶持、立法保护等措施,按照中医药的规律,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另一方面,中医药事业也要与时俱进,加快自身的现代化,凭实力说话。目前,中药现代化正在顺利实施,中医现代化也要尽快推行,因为医和药是一个完整的概念,缺一不可。有专家则强调,中医现代化关键是理论体系和诊疗技术的现代化,要摆脱以往理论停留在玄学、哲学阶段,临床停留在经验医学阶段的局面。同时,大力推进中西医结合,避免只是简单的中医、西医、中药、西药加减法,从而实现两者真正的优势互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