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中医 口口相传的名医医德小趣闻
我国古代有很多名医他们不但医术精湛,而且还具有高尚的医德,他们的治病救人的很多佳话都被广大的人们群众流传下来,成为医界之楷模。
三国时,吴国名医董奉治病不收费,只要求被治愈者在他住所周围种植几株杏树。数年后杏树蔚然成林,收获之后,又将所得用以救治贫民或流亡路过者。后人便以“杏林”作为医界或诊所的代名词,现在还常见以“杏林春暖”的匾额或锦旗来赞颂有成就的医生。
唐代名医孙思邈因医术精湛,到他诊所求治者很多,常要排队就诊。为了减少病人排队之苦,他将一些常见病药方,刻在石碑上,立在住所路旁,让病者自己照方治疗,不取分文。对于危重病人求治,不管路途远近,也不管自己饥饿疲惫,总是一叫便到。一天,他看完了病正待用晚餐,有人求他出诊。他正要前往时其妻说:“饭已端上桌了,吃了去吧!”孙医生正色对妻道:“一顿饭不吃饿不死人,可误了诊治时间就要出人命。”说后,提着药箱就走。
明代名医陈安功严格为病人守密,遇有不便之患,虽对妻子亦不谈。一次,一妓女患性病,陈大夫诊断后,正在处方时,他妻子有事来找他。他怕妻看出药方是治性病的,忙用手捂住处方,说:“此方不可看矣!”妻知道丈夫为病家守密,也就止步不前,待此女拿走处方后方敢上前。陈医生为病者守密这一医德一直流传下来,至今医界还有为病者守密的规矩。
清代江南名医叶天士行医从不苟且,哪怕是微小的希望也要尽心尽力。一次,他路过一农家,听屋内一片哭声,便走了进去,一问才知是有人“暴病身亡”,他在“尸体”旁观察良久,取出银针在“死者”身上扎了几针,这人果然起死回生。叶天士名声大震,说他连死人也医得活,他却说:“我哪有这等本事,只不过我诊病比较细心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