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人才网| 养生常识| 艾灸养生| 刮痧养生| 养生秘方| 关于我们| 证书查询 专家工作站

 

20101214养生堂:陈明讲经典里的中医智慧

来源:互联网  编辑:  

  编者按:中医是国粹,特别它的养生保健理论更是被世人所热捧,今天我们就跟着陈老师一起学学经典里的中医养生智慧!

  本期节目请到的嘉宾是陈明,陈明教授将教大家经典里的中医智慧。

  下面是该视频的在线观看和主要内容介绍:

  养生和生活的关系决定了养生观点的多面性。那么,什么是养生?为什么要养生?如何养生?让我们从养生文化高峰论坛上各位专家的精彩发言中,领略养生文化的悠久历史和丰富内涵,以及无限极健康理念深厚的文化渊源。  中医养生主要有预防观、整体观、平衡观、辩证观。

  预防观:未病先防、未老先养的预防观

  《黄帝内经》中提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观点。喻示人们从生命开始就要注意养生,在健康或亚健康状态下,预先采取养生保健措施,才能保健防衰和防病于未然。这种居安思危、防微杜渐的哲学思想是中国文化的精华。

  整体观:天人相应、形神兼具的整体观

  中医养生理论,特别强调人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协调,讲究体内气化升降,以及心理与生理的协调一致。人既是自然界的人,又是社会的人。影响健康和疾病的因素,既有生物因素,又有社会和心理的因素,这是自古以来人们已经感觉到的客观事实。

  平衡观:调整阴阳、补偏救弊的平衡观

  在人体正常生理状态下,保持阴阳相对平衡。如果出现一方偏衰,或一方偏亢,就会使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紊乱,出现病理状态。人体养生离不开协调平衡阴阳的宗旨。

  辩证观:动静有常、和谐适度的辩证观

  生命在于运动,因为运动是生命存在的特征,人体的每一个细胞无时无刻不在运动着,只有保持经常运动,才能增进健康,预防疾病,以求延年益寿。

  中医养生法则

  养生就是“治未病”,是通过养精神、调饮食、练形体、慎房事、适寒温等各种方法去实现的,是一种综合性的强身益寿活动。

  中医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预防学思想和有效的防治原则。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提出了“上工治未病”的理念。“治未病”是中医药奉献给人类倍儿先进、倍儿超前的思维。“治未病”的实质是“人人享有健康”。发挥中医学特色和优势,以“治未病”为核心,有效地提高人类的健康水平,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养生文化和养生学与社会医学、心理医学、预防医学、行为科学,甚至是天文地理等等都有很大的关系。“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

  能否健康长寿,不仅在于是否懂得养生之道,而更为重要的是能否把养生之道贯彻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养生要注重五个方面的平衡。分别是人与自然的平衡、人与社会的平衡、人体阴阳的平衡、人体脏腑的平衡、气血经络的平衡。而在这其中,对于当今社会,人们尤其要注意人与社会的平衡。健康的生活习惯和心态是倍儿为重要的。常观天下之人,凡温和者寿,质之慈良者寿,量之宽宏者寿,言之间默者寿。盖四者,仁之端也,故曰“仁者寿”。总结起来,就是温和、善良、宽宏、幽默。

  注意:

  本频道文章版权归北京电视台,并不代表本频道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本期嘉宾介绍

  陈明

  男性,1962 年9 月生于河南,医学博士,教授,中医临床基础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分会秘书长,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北京电视台养生堂特约名牌专家,主讲养生之道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收到强烈欢迎。

  研究方向:《伤寒论》六经辨证规律的研究。研究重点分三个方面:经方治疗常见病、疑难病的研究;《伤寒论》六经病证内涵的研究; 张仲景辨证论治体系的理论基础及指导思想的研究。

  目前主持及主要参与的科研课题:

  1)北京市科技项目-肝毒清复方开发研究。

  2)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课题—基于肺炎的辨证论治疗效评价方法基础理论研究。

  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当代伤寒学术流派研究。

  已发表“伤寒三论”、“《伤寒论》小便异常辨析及临床实践”、“《伤寒论》治略与兵法三十六计”、《伤寒论》课程教学法探讨等学术论文60 余篇,主编出版《中医四大经典临证指要》系列著作、《刘渡舟伤寒临证指要》、《刘渡舟临证验案精选》等学术专著 9 部。

中医药人才网

中文网址:中医药人才网.中国

┊本网所有内容凡是与广告法食品药品法等国家法律法规不一致的一律无效。北京岐黄春秋国际中医研究院对信息的使用不承担任何责任。
┊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office@zhongyi.bj.cn
本网原创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转载。
本站推荐→虚拟主机 云主机

中央网信办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700789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