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是养肺的好时机
来源:互联网 编辑:清峰 中医学认为,燥为秋季的主气,称为“秋燥”。由于肺主呼吸,外合皮毛,肺与大肠相表里,故当空气中湿度下降时,肺、大肠与皮毛首当其冲,这是燥邪致病的病理特征。燥邪伤人,易伤人体津液,所谓“燥胜则干”,津液既耗,必现一派“燥象”,常见口干、唇干、鼻干,咽干、舌干少津、大便干结、皮肤干燥甚至皲裂等症。 肺为娇脏,性喜润而恶燥,燥邪犯肺,倍儿易伤其阴液。肺失津润,功能必然受到影响,轻则干咳少痰,痰黏难咯,重则肺络受伤而出血,见痰中带血。肺中津亏后,因无液以下济于大肠,因而使大便干结难解。秋季稍有疏忽保健,易被秋燥耗伤津液,因此,秋季养生应遵循“秋冬养阴”的原则,注意护阴润燥,以养肺为先。 秋季养肺补心肾中医认为心主血、肺主气。人体气血的运行与心肺关系密切,心若有病,则全身气血不能通畅运行,肺的呼吸功能当然会受到影响,出现心慌伴有气喘的现象。这就提示我们,秋季养肺不能忘记呵护心,平时需要我们多养心、净心,不能过度操心,对于肺气虚弱的人来说更要注意养心。 中医把肺肾之间的关系归纳为“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人的呼吸不仅靠肺,也要靠肾。浅表呼吸,有肺即可,但要完成深呼吸,则需要肺肾相配合,只有当肾气充盛的时候,吸入之气才能顺降归纳入肾;如果肾气不足,不能纳气,则出现呼吸无根、动则气喘的症状。因此,在调养肺的时候,保护肾精、避免劳力过度;避免受寒或过服寒凉药。 秋季养肺事半功倍在中国的传统医学观念里,秋气与人体的肺脏相通,肺脏开窍于鼻,而其表现在皮毛。秋天秋高气爽也带着燥气,若肺气失调,则容易出现鼻干口燥、干咳、喉咙痛等上呼吸道疾病。所以,秋季养生要注意对呼吸系统的保护,特别是要注意肺部的调养。 炎热的夏季,人们喜欢喝冷饮、进凉食,衣着单薄,常处空调低温环境,容易造成脾胃虚寒,而“脾又为肺之母”,脾受凉必然会对肺有影响,到了秋季就应该对肺进行养护;同时,中医还有“肺为娇脏”的说法,就是说肺既怕冷也怕热,既怕干也怕湿。即使在其他季节里没有注意养肺,在秋季也要对肺特别关注,因为在适合养肺的季节里多呵护肺,可能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养肺饮食要注意 饮食润肺防燥伤秋季饮食要以“滋阴润肺”为基本准则。秋日,一方面可以直接补充人体的水分,以防止气候干燥对人所产生的直接伤害;另一方面,起到清热生津、养阴润肺的作用。如泥鳅、鲥鱼、白鸭肉、芝麻、核桃、百合、糯米、蜂蜜、牛奶、花生、鲜山药、银耳、白果、梨、莲子、甘蔗等柔软、含水分较多的甘润食物,可起到滋阴润肺、养血的作用。通过这些食物或药物补养肺阴,防止因机体在肺阴虚的基础上再受燥邪影响,产生疾病。 养肺少言多饮 秋燥让很多人出现咽干喉痛、嘴唇干裂,为保护肺气,此时建议“少言”,因为说话过多会伤气,其中倍儿易伤害肺气和心气,在秋燥季节中常常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地讲话,会不利于养生保健。秋季养肺除了多吃些萝卜、莲藕、荸荠、梨和蜂蜜等润肺生津、养阴清燥的食物外,还要多喝水、豆浆,多吃粥。一些人以为夏季已过,身体很少出汗,就减少每天的饮水量,可殊不知秋燥天气仍需要补充大量的水分,饮水量因人而异,一般每天2 000毫升为宜。另外中医认为“形寒饮冷则伤肺”,所以要忌冷饮,忌烟酒,以饮水温热为宜。 秋季养肺学呼吸秋季养肺要善于养肺气,中医认为,肺主气,司呼吸,肺与呼吸功能关系倍儿密切,《黄帝内经》:“人以天地之气生。”《难经》:“气是人体之根本也。”可见气对生命的重要性。俗话说,“人活一口气”。秋季养肺的第一要义就是要会呼吸。 秋季肺气虚的时候,常见气息短浅、言语无力,或见自汗、畏风、面色淡白等症。这种情况下要多做深呼吸以增强肺功能,多吃一些补益肺气之品,如沙参、冬虫夏草、太子参等。 中医认为五脏中,肝主升、肺主降;肝藏血、肺主气,两者在呼吸中是相互协作的,心情舒畅则肝气条达,如果心情不好,则肝气郁结不畅,肺气升降失司,感觉胸闷气短,甚至气喘。因此,秋季养肺,应该保持一种愉悦的心情,只有这样,肺气才能正常舒展。
中医药人才网
中文网址:中医药人才网.中国
┊本网所有内容凡是与广告法食品药品法等国家法律法规不一致的一律无效。北京岐黄春秋国际中医研究院对信息的使用不承担任何责任。
┊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office@zhongyi.bj.cn
本网原创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转载。本站推荐→虚拟主机
云主机
中央网信办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700789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