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冬季常见病
来源:互联网 编辑:清峰 冬季气候寒冷,容易诱使慢性病复发或加重,因此应注意防寒保暖,备好急救药品;同时还应重视耐寒锻炼,提高御寒及抗病能力,预防呼吸道疾病发生。 心肌梗死的发病高峰期与冷空气活动密切相关。入冬后,第一次出现持续期较长的日倍儿低气温低于0℃的过程中,都有一次明显的心肌梗死发病高峰,由于影响心肌梗死发病的天气因素大多为寒冷,在严寒的冬天应该引起注意,防止这类疾病的复发或突发。 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哮喘多在冬季复发,有明显的季节性,并且其病情加重或复发也与天气有关。当气压变化较大、干旱少雨、气温偏低、气温变化较剧烈时,患者容易发病,通过耐寒锻炼,注意饮食调理以增强体质可以进行预防。 面瘫在冬季倍儿容易出现。入冬特别是冬至过后天气变冷,要防止风寒之邪侵犯面部,出现面部神经炎。这是因为天气变冷后,寒风长时间直接吹拂面部,造成面部经络气血组织不通,面神经因缺血而麻痹,导致面瘫。为防止面瘫要注意保暖,出门尽量戴口罩;开车或坐车时,倍儿好不要摇下车窗;在疲劳之时或洗浴后,不要受风。 秋冬过渡季节,气象要素变化剧烈,晚秋、初冬较强的冷空气能引发关节病痛的发作。而且疼痛发作也可能出现在天气变化的前一天,这就是“旧伤疼痛明日雨”的由来。因此,有关节炎患者,冬季要加强锻炼,以改善和调节关节功能,减少关节病痛。也可依据天气预报,在天气变化前采取保暖、祛湿等防御措施。 冬季气候寒冷干燥,很多皮肤问题出现了。如冬季瘙痒,多见于40岁以上的成年人,下肢、臀部尤为严重。当人体皮脂腺功能减弱,皮肤干燥的时候,皮肤瘙痒就出现了。冷是瘙痒的前导,热却是瘙痒发生的诱因。冬季由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用热水烫洗,脱衣上床钻进被窝,就开始痒了,往往是愈痒愈搔,愈搔愈痒。 对于已发生冬天瘙痒病的患者,应注意不饮酒,不吃辛辣等刺激性食品,少用碱性强的肥皂洗澡,不要用搔抓、摩擦和热水烫洗等方法来止痒。感觉有些瘙痒时,在局部涂抹一些有止痒作用的乳剂或霜剂,不要去搔抓、烫洗,以缓解症状,使皮肤逐渐恢复正常。平时应加强对皮肤的锻炼,增强皮肤的适应能力,以适应寒冷的环境。可进行冷水浴、空气浴、日光浴、按摩等,或者坚持洗冷水脸,冷水擦身。 同时,冬季宜多吃些富含维生素A 的食物,如猪肝、禽蛋、鱼肝油等,及芝麻、黄豆、花生等含有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另外,有的食物,会使原本患有某种皮肤病的人病情加重,如化脓性皮肤病人宜少吃甜食、酒类等,辣椒、葱、蒜、酒、浓茶可使患瘙痒性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的人瘙痒的症状加剧,应少吃或不吃。 还宜多食富含B 族维生素的食物,如动物肝肾、花生、糙米、麦麸、豆类等,这些食物可以平展皱纹,防止脂溢性皮炎、酒糟鼻等皮肤病的发生。 冬季日照时间短,阴天时间多,许多老人在隆冬季节,容易出现精神抑郁症,表现为精神委靡、疲乏、大脑反应迟钝及昏昏欲睡等症状。这是因为冬季人们接受阳光照射的时间与秋季相比大为减少,人体的生物钟一时难以适应这种变化。阳光是一种电磁波,犹如一种天然的“兴奋剂”。阳光辐射到人体会造成一系列生理变化,如红外线“热”的作用,会使毛细血管扩张,加快血液循环;紫外线的作用也可以改善情绪。 老年人应在天气好的时候,多进行一些室外活动,接受太阳光的照射,对身体是一种良性的刺激作用。 同时,在冬季还要防止季节性情感失调症的发生。所谓季节性情感失调症,是指一些人在冬季易发生情绪抑郁、懒散嗜睡、昏昏沉沉等现象,并且年复一年地出现。这种现象多见于体质较弱或极少参加体育锻炼的脑力劳动者,及平时对寒冷比较敏感的人,多为青年,尤其是女性居多。预防的方法也是多晒太阳以延长光照时间,这是调养情绪的天然疗法。
中医药人才网
中文网址:中医药人才网.中国
┊本网所有内容凡是与广告法食品药品法等国家法律法规不一致的一律无效。北京岐黄春秋国际中医研究院对信息的使用不承担任何责任。
┊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office@zhongyi.bj.cn
本网原创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转载。本站推荐→虚拟主机
云主机
中央网信办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700789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