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5日,国务院在北京召开全国中医药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李克强总理作出重要批示。会后,贵州省深入学习宣传贯彻,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重要进展
(一)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分别批示
贵州省委书记孙志刚同志10月27日批示:我省要认真学习贯彻,研究制定具体落实措施。
省委副书记、省长谌贻琴同志10月29日批示:请世杰同志牵头制定我省贯彻落实意见。
副省长王世杰同志11月4日批示:落实好领导批示精神,请中医药管理局牵头,加快制定相关文件和会议筹备步伐。
(二)省委主要领导亲自关注中医药工作
在12月23日全省经济工作会后,省委书记孙志刚召集各市、州党委书记述职,对各市州全面工作进行点评时,对中医药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也做出点评,要求各市州加大中医药发展力度。
(三)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和优势病种支付方式改革试点
省医疗保障局、省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在遵义市开展贵州省中医药适宜技术和优势病种支付方式改革试点工作,加快推进我省中医医疗服务支付方式改革。
(四)积极筹备全省中医药大会
已制定大会请示、方案、筹备方案并报省卫健委及省政府办公厅,拟于2020年2月,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召开全省中医药大会,会上下发《中共贵州省委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暂定名)》。
二、重点任务落实
(一)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
目前,全省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1141个,比2018年增加88个;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床位25431张,比2018年增加1100张;全省中医药服务能力占比18%。公立中医医院能力不断提升,全省共有9家三级公立中医类医院;全省88个县中,有57个县已建成中医医院,31个无公立中医类院的县(其中有已投资在建17个、规划建设14个)。已建设中医馆1333个,建设完成率89.95%,到2020年实现全覆盖。全省备案制中医诊所共计194家,其中2019年新增93家。
中医类名医名师辈出,目前全省有国医大师1名、全国名中医4名、国家级中医教学名师2名、贵州省名中医90名、优秀中医人才15名、全国中医护理骨干人才54名、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25名。2019年开设培训班13个,共计培养中医临床医疗、信息化、产业发展、外事交流等各类骨干人才3374人次;积极推进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工作,共有近3000名考生进入省级资格审核程序。
(三)严格中药质量监管
完成清镇等49个县(市、区)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工作3663万元经费的招标工作。落实大健康产业行动。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和技术培训,建立中药材质量追溯体系试点,推动中药材产业园转型升级。在贫困县积极推进“定制药园”建设,目前贵州省两家省级中医医院已通过相关企业在贫困地区设立了太子参、钩藤、黄精、天麻等中药材“定制药园”3.8万亩。联合多部门印发《全面推进“定制药园”推进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充分发挥贵州省丰富的中药材资源优势,保障中药材质量。
(四)推进中医药科研及技术创新
支持贵州中医药大学申报2019年度科技部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大专项,立项经费1700万元。省本级中医药、民族药科研课题立项107项,资助金额共计55万元。建成国医大师工作室1个、全国名中医工作室4个、全国流派传承工作室1个、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22个、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52个。全省共有国家级重点专科20个,省级重点专科(专病)254个,省级中医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共计14个。
(五)加强中医药系统队伍建设
扎实推动中医药法实施,组建省级专家组并报请省人大全力推进《贵州省发展中医药条例》修订,逐步理顺中医药管理体系,成立由分管省长任召集人的联席会议制度,本轮机构改革将省中医药管理局升格为副厅级,内设处从3个增加到5个,人员编制数从8个增加到25个;全省9个市州设置均独立设置中医科(处),34 个县(市、区、特区)设置中医股,其余均安排专人负责;出台《贵州省中医药管理局管理办法等六项规定》等18个规则和制度,规范工作和行为。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中医药管理体制机制亟待完善
全省9个市州卫健行政部门均独立设置中医科(处);全省88个县级卫健行政部门只有34家设立了中医药股或安排专人负责中医药管理工作,县级多数均由其他科室兼管,职责不清,人员不齐,影响基层中医药工作推进。
部分地方政府和部门对在县里建好一所中医类医院、传承发展好中医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没有真正落实“中西医并重”的方针。目前,全省还有3个市州及贵安新区、31个县没有公立中医医院,149个乡镇社区(乡镇108个、社区41个)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没有中医馆。全省中医药人员总量不足,中医药高学历、高层次人才分布不均衡,多数地区基层中医药人员严重不足,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中医药人员十分匮乏
(三)中药材质量管理和认证亟待加强
中药材种养殖标准化、规范化、教育、集约化建设不够,溯源体系不健全,中药材深度开发利用不够,中成药新药研发和二次开发需要加强。推动“互联网+中医药”推进不够,在中药材网上交易、物流信息共享、移动医疗、智慧医疗等方面亟需加强。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切实肩负起新时代中医药发展的新使命
一是继续在全省范围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重要指示,深刻领会全国中医药大会精神,深刻把握国家对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二是深入研究《意见》,深入调查摸清全省中医药发展情况,组织起草贯彻落实配套政策,制定全省中医药改革发展的具体目标任务和具体举措。三是争取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召开全省中医药大会,掀起推动全省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热潮。
(二)整合形成推动中医药加快发展的新动能
一是完善中医药工作跨部门协调机制,强化省中医药工作厅际联席会议办公室统筹职能。二是建立健全全省中医药管理系统,依据中医药法,推进市、县两级中医药管理部门的科室设置,加配人员编制,尤其配齐县级中医药管理队伍,并纳入绩效考核。三是完善投入保障机制,争取加大中医药事业发展经费的投入,改善中医医院办院条件,保障公立中医医院责任落实。引导多渠道资金设立中医药发展基金,支持中医药发展,建议省级财政投入一定资金,设立“贵州省中医药发展基金”。四是完善中医药价格和医保政策,合理调整中医药价格,体现中医药临床价值和特色优势。推进中医药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规范引导各级中医医疗机构开展中医药服务。
(三)扎实推进中医药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
一是着力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建成一批优质医院,做广做实基层中医馆,建设一批优质中心。二是着力加强
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遵循
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探讨推进改革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可行性办法,改革院校教育和培养模式,强化中医思维教育,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三是着力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加强中医优势专科建设,强化中医药治未病工程,促进中医药与现代康复技术融合,发挥中医药治疗优势病种特色。四是着力提高中医药科研水平。加强与省科技厅相关部门沟通联系,协商建立突出贵州省中医药特点和发展需求的中医药科研规划和管理机制。
声明:本网/本研究院对本页信息的使用不承担任何责任。